【中美談判】中美貿易談判策略大改變 「先易後難」3重點曝光 

經濟脈搏

發布時間: 2019/09/16 03:17

最後更新: 2019/09/16 03:17

分享:

分享:

中美貿易談判終露曙光,雙方已確定了本周起至下月的磋商路綫圖。這場牽動兩國國運的談判,曾屢次瀕臨破裂邊緣,但從各種跡象反映,中美已從中汲取教訓、調整策略,一切先易後難,新階段談判將聚焦3大重點。

中美代表本月5日通電並確定10月重啟高層級談判後,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12日藉接見外賓之機說,兩國工作層將於本周見面,圍繞貿易平衡、市場準入、投資者保護等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認真交流。

這裡透出兩個重要訊息:

其一是中美在未來約一個月的談判路綫圖--從工作層至高層磋商已確定,談判將重新有序地推進。

其二是短期內談判的重點已確定,貿易平衡就是中國增購美國產品、市場準入就是中方對美加碼開放、投資者保護可能包括知識產權及美企法律保障等。

觀察人士指出,劉鶴此一表述含有重要訊號,中美此前膠着、中方認為有損中國經濟主權的「結構性」議題,包括美方要求中方減少或停止補貼產業,或將放一放、暫不是新輪論判的重點;未來一個月的談判,會主力解決採購及開放市場等相對容易處理、有望短期達至成果的問題。

觀察人士指,這些蛛絲馬跡反映,中美兩國都有默契、調整此前談判策略,先易後難是重要的方向。

三重點:採購、准入和投資保護

事實上,美國《政治報(Politico)》網站9月12日引述一名消息人士報道,中美副部級官員本周會晤時,重點只包括中國購買農產品,美國方面放鬆對華為的出口限制,進一步推遲提高關税等3方面。

知識產權、匯率、市場準入等問題也可能涉入,兩國甚至可能探討就這些領域,短期內達成臨時協議。但消息人士未提及結構性問題。

這似乎是另一佐證,反映中美或以先易後難的原則,務實地應對貿易矛盾。

長久拖下去 中美兩國都是大輸家

分析指,中美雙方都面臨達成貿易協議的壓力--特朗普要在美國大選前爭取政績,中方則要防範經濟下行壓力加大,觸動政經穩定大局;在此前提下,如仍糾纏在結構性問題,令貿易戰進一步升級,顯然都不利於本國利益。雙方同意先易後難解決問題,符合政策邏輯。

美財長姆欽(Steven Mnuchin)日前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和商業頻道(CNBC)採訪時說,對同北京達成一份協議保持「積極的樂觀」。在上述背景下,這句話不難理解。

本報記者:鄧國強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